不忘使命 砥礪前行|建黨102周年
2023-07-03致敬軍人 致敬不凡的中國力量
2023-08-07為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,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、進中提質,完成生態環境部下達的任務目標,結合我省實際,制定本行動方案。
主要目標:國控重點斷面水質優良(達到或優于Ⅲ類)比例不低于68.6%,V類及以下水體保持動態清零,其中南四湖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%,南水北調干線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%,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。16個設區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力爭退出全國“后30”??h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不低于97.4%。全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1%。
一、著力鞏固提升地表水環境質量
(一)強化重點時段水質保障。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,著眼防范水質反彈問題,接續開展冬春季水質保障(1月至4月)和汛前河湖水質超標隱患排查整治(5月至9月),以城鎮生活、工業生產和農業面源污染為重點,除隱患、治未病,補短板、固弱項,集中攻堅解決旱季“藏污納垢”、雨季“零存整取”的突出環境問題。4月底前,梳理分析全省年度“保Ⅲ、增Ⅲ、消Ⅴ”國控斷面清單,指導各地綜合施策、靶向用力,鞏固全省水質改善局面。(省生態環境廳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水利廳、省農業農村廳、省畜牧局分工負責)
(二)加快推進“兩個清零、一個提標”。加快推進50個縣(市、區)完成整縣(市、區)制雨污合流管網清零,其中,南四湖流域所有縣(市、區)雨污合流管網全部實現清零。鼓勵淄博、棗莊、東營、煙臺、濟寧、威海、日照、德州、濱州、菏澤等10個市完成整市域清零。全省城市(縣城)建成區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。對全省既有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至地表水準IV類,提標改造率不低于40%。指導現有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低于100 毫克/升的城市和縣城,制定系統化整治方案,采取管網普查改造、溯源執法等措施,不斷提升全省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。(省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生態環境廳分工負責)
(三)推進入河排污口監管和整治。根據生態環境部安排部署,4月底前完成黃河流域1600余個疑似排口排查工作,對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進行“深度體檢”。建立全省入河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,開展精準溯源,按照“依法取締一批、清理合并一批、規范整治一批”要求,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,黃河流域整治率達到95%。年底前指導各市建立健全動態排查、規范整治、科學監管和全方位保障的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。(省生態環境廳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水利廳、省農業農村廳分工負責)
(四)確保重點流域水質穩定。推動北大沙河、錦水河等重要入黃支流建成“一河口一濕地”。在南四湖流域、黃河灘區稻田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技術。配合生態環境部修訂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,推動魯蘇豫皖四省標準統一。開展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水環境專項執法行動,確保南四湖39條入湖河流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%。(省生態環境廳、省農業農村廳分工負責)
二、著力鞏固提升近岸海域水質
(一)開展2023年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專項行動。實施“六步工作法”,推行“126954”模式,落實“日報告、周匯總、月通報”調度機制,持續整治入海河流流域范圍內突出涉氮環境問題。指導有關市編實入海河流?“一河一策”治理與管控方案,6月底前完成備案;謀實支撐項目,加強督促落實,減少總氮污染。(省生態環境廳負責)
(二)加強入海排污口整治與規范化監管。6月底前,完成全部入海排污口整治和逐口質控。12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第三方核查評估,抽取一定比例的排污口開展現場核查和水質分析,對整治不到位的入海排污口督促重新整治。(省生態環境廳負責)
(三)強化陸海銜接區域污染治理。落實沿海港口碼頭污染防治和船舶污染物接收、轉運、處置要求。強化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執法,集中整治漁港環境問題反彈、污染防治設施配而不用等突出問題。深入實施“船舶碧海藍天”行動計劃,持續強化船舶污染防治工作。出臺山東省《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》,開展工廠化養殖尾水治理,推動主產區水產養殖尾水達標排放。(省交通運輸廳、山東海事局、省生態環境廳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農業農村廳、省市場監管局分工負責)
(四)開展“凈灘2023”專項行動。推動完成青島膠州灣、海州灣(日照部分)“海上清漂”試點。持續開展“小藍帽”保河護海志愿服務活動。鼓勵引導沿海各市采取人工巡查清理、無人機航測、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,及時清理入海河流、河道及沿岸垃圾,切實提升海洋垃圾污染綜合防治能力。增加海灘等活動場所垃圾收集設施投放,提高垃圾清運頻次。(省生態環境廳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水利廳分工負責)
三、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風險防范
(一)開展水生態保護修復。研究制定關于加強人工濕地環境效益評價的指導意見,推動人工濕地修復改造建設,提高人工濕地凈化功能和運維水平。持續開展美麗河湖、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,征集5個以上省級美麗河湖、4個以上省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。4—5月份,指導有關地市對重點湖庫、攔蓄河道,及時組織打撈和收割菹草、硅藻等水生植物,防范水生植物過度繁殖、水華等富營養化問題發生。(省生態環境廳負責)
(二)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監管。以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,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。穩步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,完成鄉鎮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、立標。加強部門協同聯動,確保飲用水水質安全。(省生態環境廳、省水利廳分工負責)
(三)做好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。嚴格落實國家圍填海政策,嚴控新增圍填海。常態化做好自然岸線監管,及時發現占用、破壞自然岸線的行為。開展“綠盾”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,嚴肅查處涉海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。開展黃河口海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評價工作。統籌實施濱海濕地、岸線岸灘、海島等整治修復工程,推動互花米草治理。持續開展增殖放流,清理取締涉漁“三無”船舶,恢復近海漁業資源。(省自然資源廳、省生態環境廳、省交通運輸廳、省農業農村廳、省海洋局分工負責)
來源:山東省生態環境委員會
廣東中微環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ttps://zwep.cn/aboutus/是一家以環境污染治理專用優勢 微生物產品及其配套生物處理設備的研究開發、生產、銷售為核心業 務,集環境工程設計、施工、調試、維護與運營管理、環保技術與產品研 究開發、環保咨詢與服務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。公司擁有領先的現代化環保產品研發平臺?中微研究院,并擁 有目前國內第一條領先的標準化、現代化環境污染治理專用優勢微生 物菌劑產品生產線。公司在環保優勢微生物產品、黑臭(河道)水體治理 與生態修復工程技術、VOCs生物治理工程技術、土壤生態修復技術領 域處于國內領先、世界一流水平。